新华社点赞的ofo“成都经验”为共享单车城市管理指明了出路
发布时间:2017/08/07 区块链产业 浏览:1383
来源:中国网
8月4日,交通部等十部门发布《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对共享单车企业和用户做出诸多规范,多方面保证用户骑行安全,押金、账户资金安全。
近日,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《求解“单车围城”,看共享单车治理的“成都经验”》的文章,着重“点赞”了ofo“成都经验”的阶段性成果。
ofo新模式成为探讨城市治理新出路
不久之前,ofo小黄车刚刚被外国青年评选为中国“新四大发明”之一,成为了都市热点话题,同时ofo小黄车在社会场景的应用也受到了全国人们的关注。成都市作为全国最早出台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意见的城市,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。新华社记者前往成都进行实地探访,深刻感受到ofo“成都经验”的井然有序,政府、企业、社会三者在和谐、包容、创新的基础上,不断深入探究ofo新模式,共同探讨城市治理的新出路。
根据新华社记者给出的一组数据,在成都,小黄车在中心城区平均每天使用8次,活跃度在全国同类城市位居前列,每天调度超过3万多台次;三环内坏车从发现到回收平均在20分钟内,是全国首个做到及时发现并反应的城市;报修率仅2%,在全国同类城市最低……
“成都经验”的多方面成功
从成都街头到ofo后台管理部门,再到成都交委、交管、城管等部门,“成都经验”的阶段性成功体现在方方面面。
第一点,ofo小黄车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出行方式。据统计,成都市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千万,日均单车使用频率约为4.5次,城市单车骑行指数已达全国第一;
第二点,“成都经验”下ofo小黄车的运营,大大缓解了当地城市预期拥堵的恶化趋势。
第三点,“黑摩的”一直是社会隐患问题,对于这一灰色群体来说,政府一直在尝试寻找解决办法,ofo“成都经验”的出现,为他们提供了合法体面的工作就业机会,身份的转变也间接帮助社会解决这一棘手问题,同时,这也是ofo“成都经验”的一大亮点,
最后,ofo“成都经验”深刻落实政府关于共享单车的指导意见,为共享单车的发展带来出路,成为行业内政企社三赢的成功样本,值得新华社以及全社会的点赞!
ofo“成都经验”已经成为政企合作的成功案例。ofo作为国内一家创新企业,倡导共享经济服务社会,在创业初期会遇到多种问题,ofo“成都经验”通过政企的深入合作,共同治理新经济下所产生的社会问题,这为日后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阶段性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办法。